只需更改文件名 iPhone可轻松超频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有黑客发现了一种给苹果iPhone超频的简单方法,只需更改文件名即可。

  据悉,原本iPhone 3G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为600MHz,iPhone  3GS为833MHz,但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其分别被苹果限制在了412MHz和600MHz。

  而此次黑客发现的这种超频方法,只需重命名一个文件即可。该文件名为“com.apple.SystemPowerProfileDefault.plist”,只需将其更名为“SystemPowerProfileDefaultbak.plist”,然后重启,即可轻松完成超频。

  友情提醒:通常,企业限制处理器时钟频率是为了节能、降低热量、延长处理器寿命。如果超频,可能导致设备过热,甚至被损坏,所以小编建议机友们切勿轻易尝试。

rewrite 用法点滴

1. 多个连续的RewriteCond 之间默认是“与”的关系,可以通过 [OR]来说明是“或”的关系, RewriteCond只作用于紧接着的一个RewriteRule

2. RewriteCond的flag有两个可选值: NC: 不区分大小写; OR:表明是“或”的关系

3. RewriteRule的flag常见值有两个:
[P]: 说明
立即中断重写处理,然后把处理移交给mod_proxy模块, 如果说立即中断重写处理,则[P,L] 中的L又有什么意义呢?
[L]: 相当于break,不要再继续匹配了,如果这条规则匹配上了,则这就是最后一个匹配了
不常见的几个flag:
[N]: 相当于continue,用当前已经重写好的url再从头开始继续匹配;这样写很难理解,所以很少有这样用的。
[F]: 禁止访问
[R]: 强制重定向,而不是直接代理,对于下面情况R就是多余的,因为没有P标记,则一定是强制重定向:

程序员与软件工程师

   我从来不知道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有啥区别,也没有想过程序和软件有啥区别。终于,我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写程序的水平一定越来越高了,但是我却越来越质疑我的程序的价值了;我可能用了很长时间写出来的程序,根本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思考“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这两个概念,我想,它们一定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是:
   程序员关心的是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不关心程序的价值,程序员写程序就像某些人打游戏,图的是自己快乐;
   软件工程师关心的更重要的是软件的价值,如果该软件不会给他带来渴望的利润,你们即使再好玩,他也不会去做的;既然如此,软件工程师也一定更关心软件的管理了。

   我现在非常渴望学习一些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看来我更加关心实际利益了;原来图的是好玩,靠的是兴趣;现在图的是利益,为的是生计。

virtubox 中设置共享目录

VirtualBox可以通过分配数据空间来实现主机和虚拟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首先要给虚拟机安装增强功能包,然后在“数据空间”里面添加一个固定分配的数据空间,名称改为share(名称可以任意定)。

如果是Linux系统,以Ubuntu为例,假设挂载目录是/home/testuser/sharefile,直接在终端执行下列命令即可:
sudo mount -t vboxsf share /home/testuser/sharefile/

注意:
1. share为分配数据空间时点名字
2.  /home/testuser/sharefile/ 需要是一个存在点空目录

这个时候打开sharefile文件夹,里面就是share中的文件内容了。如果要取消挂载,使用下列命令:
sudo umount /home/buwood-vbox/Desktop/sharefile/

然后在VirtualBox取消分配空间即可。

如果是Windows系统,进入cmd,执行下列指令:
net use z: \\vboxsvr\share

在资源管理器里面就会多出一个网络映射驱动器z,里面是share中的文件内容。如果取消的话,直接在驱动器上点右键,选择“断开”即可,然后在VirtualBox取消分配空间。

Linux操作系统的内存使用方法详细解析

我是一名程序员,那么我在这里以一个程序员的角度来讲解Linux内存的使用。

一提到内存管理,我们头脑中闪出的两个概念,就是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这两个概念主要来自于linux内核的支持。

Linux在内存管理上份为两级,一级是线性区,类似于00c73000-00c88000,对应于虚拟内存,它实际上不占用实际物理内存;一级是具体的物理页面,它对应我们机器上的物理内存。

这里要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内存的延迟分配。Linux内核在用户申请内存的时 候,只是给它分配了一个线性区(也就是虚存),并没有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只有当用户使用这块内存的时候,内核才会分配具体的物理页面给用户,这时候才占用 宝贵的物理内存。内核释放物理页面是通过释放线性区,找到其所对应的物理页面,将其全部释放的过程。

char *p=malloc(2048)    //这里只是分配了虚拟内存2048,并不占用实际内存。

strcpy(p,”123”)         //分配了物理页面,虽然只是使用了3个字节,但内存还是为它分配了2048字节的物理内存。

free(p)                //通过虚拟地址,找到其所对应的物理页面,释放物理页面,释放线性区。

我们知道用户的进程和内核是运行在不同的级别,进程与内核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的。进程在申请和释放内存,主要通过brk,sbrk,mmap,unmmap这几个系统调用,传递的参数主要是对应的虚拟内存。

注意一点,在进程只能访问虚拟内存,它实际上是看不到内核物理内存的使用,这对于进程是完全透明的。

glibc内存管理器

那么我们每次调用malloc来分配一块内存,都进行相应的系统调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里我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glibc的内存管理器。

我们知道malloc和free等函数都是包含在glibc库里面的库函数,我们试想一下,每做一次内存操作,都要调用系统调用的话,那么程序将多么的低效。

实际上glibc采用了一种批发和零售的方式来管理内存。glibc每次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申请一大块内存(虚拟内存),当进程申请内存时,glibc就从自己获得的内存中取出一块给进程。

内存管理器面临的困难

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每次申请的内存块大小不规律,而且存在频繁的申请和释放,这样 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内存碎块。而内存碎块,直接会导致大块内存申请无法满足,从而更多的占用系统资源;如果进行碎块整理的话,又会增加cpu的负荷,很多 都是互相矛盾的指标,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我们在写程序时,涉及内存时,有两个概念heap和stack。传统的说法stack的内存地址是向下增长的,heap的内存地址是向上增长的。

函数malloc和free,主要是针对heap进行操作,由程序员自主控制内存的访问。

在这里heap的内存地址向上增长,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glibc对于heap内存申请大于128k的内存申请,glibc采用mmap的方式向内核申请内存,这不能保证内存地址向上增长;小于128k的则采用brk,对于它来讲是正确的。128k的阀值,可以通过glibc的库函数进行设置。

这里我先讲大块内存的申请,也即对应于mmap系统调用。

对于大块内存申请,glibc直接使用mmap系统调用为其划分出另一块虚拟地址,供进程单独使用;在该块内存释放时,使用unmmap系统调用将这块内存释放,这个过程中间不会产生内存碎块等问题。

针对小块内存的申请,在程序启动之后,进程会获得一个heap底端的地址,进程每次 进行内存申请时,glibc会将堆顶向上增长来扩展内存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堆地址向上增长。在对这些小块内存进行操作时,便会产生内存碎块的问题。实 际上brk和sbrk系统调用,就是调整heap顶地址指针。

那么heap堆的内存是什么时候释放呢?

当glibc发现堆顶有连续的128k的空间是空闲的时候,它就会通过brk或sbrk系统调用,来调整heap顶的位置,将占用的内存返回给系统。这时,内核会通过删除相应的线性区,来释放占用的物理内存。

下面我要讲一个内存空洞的问题:

一个场景,堆顶有一块正在使用的内存,而下面有很大的连续内存已经被释放掉了,那么这块内存是否能够被释放?其对应的物理内存是否能够被释放?

很遗憾,不能。

这也就是说,只要堆顶的部分申请内存还在占用,我在下面释放的内存再多,都不会被返回到系统中,仍然占用着物理内存。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主要是与内核在处理堆的时候,过于简单,它只能通过调整堆顶指针的方式来调整调整程序占用的线性区;而又只能通过调整线性区的方式,来释放内存。所以只要堆顶不减小,占用的内存就不会释放。

提一个问题:

char *p=malloc(2);

free(p)

为什么申请内存的时候,需要两个参数,一个是内存大小,一个是返回的指针;而释放内存的时候,却只要内存的指针呢?

这主要是和glibc的内存管理机制有关。glibc中,为每一块内存维护了一个chunk的结构。glibc在分配内存时,glibc先填写chunk结构中内存块的大小,然后是分配给进程的内存。

chunk ——size

p———— content

在进程释放内存时,只要  指针-4 便可以找到该块内存的大小,从而释放掉。

注:glibc在做内存申请时,最少分配16个字节,以便能够维护chunk结构。

glibc提供的调试工具:

为了方便调试,glibc 为用户提供了 malloc 等等函数的钩子(hook),如 __malloc_hook

对应的是一个函数指针,

void *function (size_t size, const void *caller)

其中 caller 是调用 malloc 返回值的接受者(一个指针的地址)。另外有 __malloc_initialize_hook函数指针,仅仅会调用一次(第一次分配动态内存时)。(malloc.h)

一些使用 malloc 的统计量(SVID 扩展)可以用 struct mallinfo 储存,

可调用获得。

struct mallinfo mallinfo (void)

如何检测 memory leakage?glibc 提供了一个函数

void mtrace (void)及其反作用void muntrace (void)

这时会依赖于一个环境变量 MALLOC_TRACE 所指的文件,把一些信息记录在该文件中

用于侦测 memory leakage,其本质是安装了前面提到的 hook。一般将这些函数用

#ifdef DEBUGGING 包裹以便在非调试态下减少开销。产生的文件据说不建议自己去读,

而使用 mtrace 程序(perl 脚本来进行分析)。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过程,这是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int *p, *q ;

#ifdef DEBUGGING  

mtrace( ) ;

#endif  

p = malloc( sizeof( int ) ) ;  

q = malloc( sizeof( int ) ) ;  

printf( "p = %p\nq = %p\n", p, q ) ;  

*p = 1 ;  

*q = 2 ;  

free( p ) ;  

return 0 ;

}

很简单的程序,其中 q 没有被释放。我们设置了环境变量后并且 touch 出该文件

执行结果如下:

p = 0x98c0378q = 0x98c0388

该文件内容如下

= Star

t@./test30:[0x8048446] + 0x98c0378 0x4

@ ./test30:[0x8048455] + 0x98c0388 0x4

@ ./test30:[0x804848f] – 0x98c0378

到这里我基本上讲完了,我们写程序时,数据部分内存使用的问题。

代码占用的内存

数据部分占用内存,那么我们写的程序是不是也占用内存呢?

在linux中,程序的加载,涉及到两个工具,linker 和loader。Linker主要涉及动态链接库的使用,loader主要涉及软件的加载。  

1、  exec执行一个程序

2、  elf为现在非常流行的可执行文件的格式,它为程序运行划分了两个段,一个段是可以执行的代码段,它是只读,可执行;另一个段是数据段,它是可读写,不能执行。

3、  loader会启动,通过mmap系统调用,将代码端和数据段映射到内存中,其实也就是为其分配了虚拟内存,注意这时候,还不占用物理内存;只有程序执行到了相应的地方,内核才会为其分配物理内存。

4、  loader会去查找该程序依赖的链接库,首先看该链接库是否被映射进内存中,如果没有使用mmap,将代码段与数据段映射到内存中,否则只是将其加入进程的地址空间。这样比如glibc等库的内存地址空间是完全一样。

因此一个2M的程序,执行时,并不意味着为其分配了2M的物理内存,这与其运行了的代码量,与其所依赖的动态链接库有关。

运行过程中链接动态链接库与编译过程中链接动态库的区别。

我们调用动态链接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编译的时候,指明所依赖的动态链接库,这样loader可以在程序启动的时候,来所有的动态链接映射到内存中;一种是在运行过程中,通过dlopen和dlfree的方式加载动态链接库,动态将动态链接库加载到内存中。

这两种方式,从编程角度来讲,第一种是最方便的,效率上影响也不大,在内存使用上有些差别。

第一种方式,一个库的代码,只要运行过一次,便会占用物理内存,之后即使再也不使用,也会占用物理内存,直到进程的终止。

第二中方式,库代码占用的内存,可以通过dlfree的方式,释放掉,返回给物理内存。

这个差别主要对于那些寿命很长,但又会偶尔调用各种库的进程有关。如果是这类进程,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调用动态链接库。

占用内存的测量

测量一个进程占用了多少内存,linux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proc目录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实际上top等工具也通过这里来获取相应的信息。

/proc/meminfo 机器的内存使用信息  

/proc/pid/maps pid为进程号,显示当前进程所占用的虚拟地址。

/proc/pid/statm 进程所占用的内存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elf/statm

654 57 44 0 0 334 0

输出解释

CPU 以及CPU0。。。的每行的每个参数意思(以第一行为例)为:

参数 解释 /proc//status

Size (pages) 任务虚拟地址空间的大小 VmSize/4

Resident(pages) 应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物理内存的大小 VmRSS/4

Shared(pages) 共享页数 0

Trs(pages) 程序所拥有的可执行虚拟内存的大小 VmExe/4

Lrs(pages) 被映像到任务的虚拟内存空间的库的大小 VmLib/4

Drs(pages) 程序数据段和用户态的栈的大小 (VmData+ VmStk )4

dt(pages) 04

查看机器可用内存

/proc/28248/>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3788     926400    97388      0     134668     503688

-/+ buffers/cache:         288044     735744

Swap:      1959920      89608    1870312

我们通过free命令查看机器空闲内存时,会发现free的值很小。这主要是因为,在linux中有这么一种思想,内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尽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数据,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实际上这些内存也是可以立刻拿来使用的。

所以 空闲内存=free+buffers+cached=total-used

查看进程使用的内存

查看一个进程使用的内存,是一个很令人困惑的事情。因为我们写的程序,必然要用到动态链接库,将其加入到自己的地址空间中,但是/proc/pid/statm统计出来的数据,会将这些动态链接库所占用的内存也简单的算进来。

这样带来的问题,动态链接库占用的内存有些是其他程序使用时占用的,却算在了你这里。你的程序中包含了子进程,那么有些动态链接库重用的内存会被重复计算。

因此要想准确的评估一个程序所占用的内存是十分困难的,通过写一个module的方式,来准确计算某一段虚拟地址所占用的内存,可能对我们有用。(T002)

 

 

转自: http://linux.ccidnet.com/art/302/20070524/1089197_1.html

一个windows上的wiki引擎

WikiPlex is a regular expression based wiki engine that allows developers to integrate a wiki experience into an existing .NET application seamlessly and with little effort. Built and used by the CodePlex team, WikiPlex has been thoroughly tested in real-world scenarios!

http://wikiplex.codeplex.com/

关于codeplex:
http://codeplex.codeplex.com/wikipage?title=About%20the%20CodePlex%20Site&referringTitle=CodePlex%20Documentation

好像是一个用于团队开发项目的程序

软件工程师的十个“不职业”行为

职业化是软件工程师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我在教学和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实践,列举几个软件工程师“不职业”的行为或习惯,从另外一个侧面进一步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工程师职业化。


■ 文 / 陈尚义


职 业化之于软件工程师非常重要。因为:软件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它的进度也看不见摸不着,需要软件工程师严格自律、善于沟通;软件开发是创造性的劳动,创造 性劳动依赖个人主观能动性,没有自我激励是不可能成为出色的软件工程师的;软件在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工程师的道德行为 规范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下 面是软件工程师十个“不职业”行为。在一些特定领域工作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些不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例如,IEEE和ACM联合发布的关于软件工程师职 业道德规范里,认为软件工程师首先要遵守的是社会公众原则,即所开发的软件要给人类带来福利,不能制造类似于计算机病毒那样的具有危害性的软件。由此,制 作病毒显然是最大的“不职业”。然而,在一般的商业型公司里这个问题不是最突出的,因此制作病毒并没有包含在本文列举的十大不职业行为之内。


行为一:对外交付半成品

我们的态度反映在我们的工作上,职业化的人士从不从自己手上交出不合格的工作产品。那些不职业的软件工程师满足于把工作做成半成品,等着让别人来纠正他们的错误。

开 发者总是不好好做单元测试,没有确认自己的代码符合不符合要求,就盲目自信地认为没有问题,提交给别人供集成和测试。殊不知,没有经过单元测试的代码,往 往在集成和系统测试阶段发现大量的问题,要修复这些问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比你自己发现并修复要大得多,给组织造成了巨大损失。


行为二:不遵守标准和规范

职业化的重要特征是遵守行业标准,不能肆意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发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技术规范,软件行业也同样如此,如IEEE发布的国际软件工程标准等;各个软件开发组织也有相应的代码规范、文档模板、代码审查清单等;有一定管理水平的软件开发组织还有相应的过程文件。

这 些都是软件工程师在软件开发过程需要遵守的规定。特别强调的是,自人们认识到软件危机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在不断地总结出软件开发的失败教训和 成功经验,并把他们总结成为最佳实践,进而形成标准,这些最佳实践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要充分利用这些最佳实践和标准指导自己的行动。


行为三:不积极帮助他人

技术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保守秘密”,觉得自己开发的成果属于自己,不喜欢和别人共享。生怕影响自己在组织内的地位。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这个简单的道理却被高智商的软件开发人士忽视。在其他行业中,帮助别人可能仅仅是一个美德,但在软件开发组织中,帮助别人还能为组织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所有这些正是软件工程学科所研究、并试图解决的问题。


行为四:版权意识不敏感

我们既是软件的制造者,也是软件最积极的使用者。如果我们自身不遵守版权,就会给其他人造成极大的、负面的示范作用,也是对我们自己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例子,大量的软件工程师盗版使用了其他公司的产品,并以此炫耀自己的能力。

不尊重版权的另一个例子是:不认真阅读开源代码的使用限制条款就随意使用;随便找到一个开发包,不问来龙去脉就嵌入到自己的系统;错误地认为它在组织内所做的工作成果是自己的,在离职后转让给他人;看到别人使用盗版软件不制止,而且还继续传播。


行为五:对待计划不严肃

软件工程强调计划性。在软件项目管理里,任何项目都要经过策划(Planning),策划的结果是项目计划。项目管理者跟踪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记录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的地方,对任何与计划有出入的想法都要事先经过评审和批准,然后才能付诸行动。

因此计划是严肃的。计划是大家沟通的平台,是检查项目状态(Project Status)的依据,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手段。计划还是一种承诺,因为策划过程是所有开发者都参与的,或者是征求过开发者意见的,承认了计划中的各种安排,就意味着你已经对外承诺了这些。

软件计划具有难以精确估计并动态变化的特性,因此需要我们软件工程师更加严肃地对待计划,而不应该成为我们不按计划行事的借口。


行为六:公事私事相混淆

公私分明是职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利用公司设备做自己的事情;在上班时间浏览自己感兴趣、和工作无关的网站,如上班炒股票,都是不职业化的行为和习惯,属于假公济私。

反 过来也一样是不职业的:用自己私人的设备处理公司的事务,用免费的邮箱发送和接收公司的邮件;带个人的电脑来办公室处理公司的业务。这样做,可能给组织的 软件安全性造成危害,也可能对组织的工作造成麻烦、惹出版权官司。在公和私之间画上一道红线,做到公私分明,是职业化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素质。


行为七:不注意更新自己

职业的与非职业的软件工程师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职业化的人士经常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自己在本行业的竞争能力。

我接触到的很多工程师,他们想走捷径,对技术浅尝辙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畏难而退:不想在一线战斗,喜欢搞他们想象的所谓的管理;想做测试,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测试对技术的要求不高……这些都是和职业化的软件工程师很不相称的。


行为八:不主动与人沟通

沟通,在软件开发领域,是责任问题,不是性格问题。

不 主动沟通,其背后隐藏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工程师的责任感不够。主动和上级、同行、下属沟通是职业化所必需的,因为软件开发需要团队协作,任何一个工程师的 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别人,进而影响全局。软件工程的实践表明,个别人缺乏主动沟通,往往导致整个团队的技术方案出现偏差,或整个项目的进度受到影响。

报告(Report)是沟通的一个方式,有时显得特别重要。当你承担的任务进展顺利的时候,要报告;特别当任务进展遇到困难、可能会影响别人或引起变更的时候,更要报告。配合项目经理和QA人员跟踪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是每一个工程师分内的职责。


行为九:不遵守职场规则

一些工程师不能很好地遵守软件行业的职场规则。比如:互相告知或打听工资和奖金的多少;离职时带走公司的源代码和文档;或急于到新单位工作而不专心交接等等。

软件计划的不精确性,导致开发任务的分布不均匀,特别是重要里程碑(如产品发布)之前,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加班。对此,职业化的软件工程师应给予理解和配合。


行为十: 不够诚实和正直

配 合项目经理做好计划是工程师不可推脱的职责。进度的安排是根据任务承担者的经验、水平来确定的,对所安排的任务,工程师本人应该有比较正确的判断。实际工 作中,却碰到有些工程师一天能完成的任务故意说成是两天,为自己争取到过分宽松的环境。虽然,也有组织要求软件工程师对工作量和进度有一定的判断和估计能 力,但这和故意虚报计划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水平问题,后者是诚信问题。

工程师的正直来自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维护行业的道德水准和职业规范,软件行业才能持久健康发展。牺牲职业道德和规范水准,换来了暂时的经济利益,伤害的却是整个软件职业的荣誉和信任度。


作者简介:

陈尚义,198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现任中软通用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IEEE授权培训结构高级讲师。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0910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910期杂志)

PHP中的数据计算

1. PHP中的整型的最大值和平台有关,如32位、64位

2. 原来以为超过2^32时就会出错,其实不是的,如果在2^32以内你做的是位操作,你们当超过2^32是,位操作可能就出现了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这时数据类型从整型变成了float了,表示数据的位数发生了变化。

3. 2^32 + 1 并溢出了整型,但是变成了浮点型,数据运算是没有问题的;原来以为超过了2^32时就出错的想法是错误的。

4. 相关知识参考PHP手册的“整型”“浮点型”部分